转发博才信息,好友浏览,我赚现金红包!

既然差生这么有前途,你咋不鼓励你儿子当差生?

找工作聘人才就上中国博才网 投递简历

成于无畏,败于无知。

上世纪七十年末、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开始,市场刚刚被激活,压抑已久的需求一下子释放出来了,但市场上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轻工业品特别是生活消费品的供应却是匮乏的,因此,基本上,只要你能造得出产品,就能卖得出去,哪怕质量差一点也无所谓。

当时,市场上最紧缺的物资,基本都是一些低附加值低的东西,不需要你懂多高深的技术也能造得出来。如此一来,在这一波创业潮中,没知识的“土八路”能够跟有知识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但在当时,有知识的人,基本都在体制内有一份稳定而体面的职业,让他们放弃“干部身份”去做一件没有保障的事情,机会成本是巨大的;相比之下,那些没知识的人,他本来就没有多好工作,即便是创业失败了,也没有多大损失,因此,反而顾虑少、更有魄力一些。这就是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那个年代,鲁冠球、步鑫生、年广久(傻子瓜子的老板)的崛起,缔造了“不上大学也能有大前途”的神话——或许,若干年后的“差生更有前途”也能是在此基础上引申而来的吧?但总体上,这一批草莽英雄,他们的成功,主要得益与机遇和胆量、闯劲,而跟个人的知识没有多大关系。他们的知识,主要是靠以后在实践中积累。

诚然,这批知识储备不足的企业家,在创业之初,行动力很强,但如果后续的“补课”跟不上,一般都走不远,甚至,还会死于他们的“胆大”。

身为造纸厂厂长的步鑫生在被塑造成改革明星后,忘了自己几斤几两,他到处作报告,甚至到部队、机关谈改革……此后由于一系列决策失误,1988年海盐衬衫总厂资不抵债,步鑫生被免职。

而曾经显赫一时的年广久,今天很多人已经忘掉他了,也不知道他在哪儿。实际上,现在,他就是个个体户。商界的思想家冯仑曾经质问:为什么近30年来他一直做不起来?冯仑后来也找到了答案:

“我曾经在做一个电视节目的时候碰见过年广久,主持人让我们在题板上回答问题,那时候我们才发现年广久不会写字,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字都不会写。后来主持人问,改革这么多年,每个人的变化是什么。他说,我就是换了三次老婆,其他什么也没变。

“最有趣的是,有记者去采访他,说到他办公室谈谈,结果到他办公室一看,里面除了一张麻将桌,什么也没有。一般来说,办公室最起码得有台电脑,有张桌子或者有个秘书吧。他说没本事的人才用秘书,我都能自己干,秘书哪有我干得好啊?记者问他怎么连办公室都没有,他说我们在打麻将的时候就把事情谈完了,不用办公室。

“这样一位资深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近30年来,他的企业在组织上没有任何变化,我们今天看到的他和20多年前看到的他是一样的,想法、观念都没变,你甚至会感觉时代停止了。”

与年广久的“三十年不变”相比,能成为“常青树”的同龄人鲁冠球,极富余学习精神、反省能力,他甚至还坚持日记,不断地总结、进步。40余年来,鲁冠球还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有知名企业出现大起大落,他便找来该企业的所有资料,认真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就如当年禹作敏被判刑后,鲁冠球三日不出,写了一篇题为《乡镇企业家急需提高自身素质》的文章,轰动一时。

对于年广九,芜湖市原市委书记金庭柏的评价是:“精明的个体户,蹩脚的企业家”。

职称报名
登录
忘记密码?还没有帐号?立即注册